就业指导 > 职业规划 > 正文

孙老师小课堂丨我也谈谈“应届生”

2022-12-31 14:51

这两年,关于“应届生身份”这个话题热度一直很高,很多官媒、自媒体也都出了推送,孙老师也来蹭个流量,谈谈“应届生身份”这件事。


1应届生身份说法的“前世今生”


01

    关于应届毕业生身份,孙老师自从事就业工作以来了解到的,是 2002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中提到的,“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

   这个政策,一直以来被称为“暂缓就业”政策,主要是应对2003年的非典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歪个楼,当年孙老师正在读大三,还因为寝室同学发烧住院被整个寝室隔离过,现在想来真是难忘的大学经历啊!此处省略5000字回忆。)

02

    这20年来,每年到毕业季,各类官媒都会刊登类似于“毕业了,以下锦囊请收好”之类的推送,里面就有关于“暂缓就业”的介绍。事实上,因为当年非典疫情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地区,所以浙江省内高校并没有过度宣传这个政策。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毕业离校后,档案户口随报到证派出,落实就业单位的派往就业地人才管理机构,待就业的派回生源地人才管理机构,并且在毕业两年内,根据省中心对报到证的管理办法,可予以改派。

03

    时隔20年,2020年3月5日,《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号)中再次强调,“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并为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至此,高校就业工作者、学生、学生家长、企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展开了长达2年的拉锯战,各路官媒、自媒体也纷纷就“要珍惜你的应届生身份”这一主题进行了仁者见仁的阐述。


2关于“应届生身份”最热门的问题


01

我签约了/我签劳动合同了/我缴纳社保了/我BALABALA了,我还是“应届生”吗?

    这个问题,孙老师两年来回答过N次,今天再说一次:算不算“应届生”,能不能以“应届生身份”报考目标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其他要求应届生的单位),不是学校说了算,不是哪个老师说了算,而是招录单位在进行资格审核的时候认定的。

   对于高校而言,毕业证书上的落款是哪一年,列入就业计划是哪一年,就是哪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不同的用人单位,在招录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时,会有不同的认定标准,有的单位要求毕业两年内“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可作为应届毕业生报考相关岗位;有的单位要求毕业生同时出具空白就业协议书;还有的单位甚至会要求学生出具学信网待就业证明;

   所以请不要再问你的老师,我能不能作为“应届毕业生”报考XXX单位?因为老师真的不知道,你可以查看目标单位往年的招录公告作为参考。

02 

毕业后未就业,档案放在学校好,还是放在人才管理机构好? 

    2020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明确指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也就是说,毕业两年内具有“应届生身份”的学生,离校后的档案既可以选择保留在学校,也可以转入生源地人才管理机构。

   在这里,孙老师比较建议采取“转入生源地人才管理机构”的方式。

   原因1,目前很多高校(至少我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在二级学院,而不是学校档案馆统一保管。日常档案的维护主要由负责该年级的辅导员完成,辅导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毕业生离校后,二级学院在管理遗留档案上会有一定不确定性,随着辅导员转岗、学院拆分或者搬迁,存在着档案遗失的风险;

   原因2,人才服务管理机构(各级人才市场)都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的入库、登记有严谨的操作流程,且目前档案管理全部免费。所以,专业的事还是让专业的部门来做比较好。

03 

关于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中的“应届生身份” 

    在第一个问题中,孙老师已经提到不同的招考单位,对于面向应届生招录的岗位资格认定标准不统一。

   根据2021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应届生的界定是: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

   而浙江省公务员局2021年11月1日发布的《2022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明确指出:为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2020年、202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可报考身份要求为2022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位,但2020年、2021年普通高校硕士以上毕业生不能享受2022年普通高校应届硕士以上毕业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年龄政策。也就是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中,对于毕业两年内的学生,不管你有没有签过协议、合同,是否缴纳过社保,都可以报考面向应届生的岗位。(浙江省YYDS,果然走在改革潮头)

   但不要高兴太早,省内现在各级的事业单位招考,包括高校辅导员招聘,均要求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没有签过劳动合同,且无社保缴纳记录。


3“应届生身份”是不是特别珍贵?

一定要用足用好吗?



    这个问题,也是孙老师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因为已经有太多的同学,以及同学的家长,为了能以“应届生身份”考公务员、事业编,而慢就业、不就业了,觉得既然是国家政策,这个红利就一定要吃了才合算。真的是这样吗?

01

自2020年以来我有幸参加过几次人社部、国研所的座谈,访谈活动,在和上级部门现场交流的过程中均表明,国家出台“择业期内毕业生可以作为应届生报考公务员”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通过政策性岗位促进未就业学生的充分就业,而不是让更多的学生为了减少竞争压力死守“应届生身份”不去就业。国家更加倡导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去报考公务员岗位,那些岗位的数量和质量会更高。有基层经验的人制定的各类政府工作方案才更接地气,不是么?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大家可以再仔细研究一下,里面明确指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也就是说,高质量的,直属机关的岗位,都是给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准备的,而在各类企业工作,就可以认定为有基层工作经验。

02

政策性岗位毕竟是有限的,公务员报录比也在逐年下降,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两年内一定能考上公务员,但更多的用人单位却不会录取在择业期内没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对于选择在择业期考公考编而不去就业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考两年还是没考上,如何再进入就业市场择业呢?

   孙老师认识1000多位HR,我也经常问HR这个问题,你们会录用择业期内的毕业生吗?部分国企、央企其实是会的,因为他们也是政策性岗位的一部分,但更多的企业HR明确跟我说“NO”,他们只要当年的应届毕业生,对于毕业1、2年还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专业技能生疏,且职业目标不明晰,并不是他们招录的对象。